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255节  (第1/1页)
    刘长石只是简单的给了一个解决的法子。那就是送了敌人去死。    这不过是一件往事,解决后得了心安。刘长石想得更多的还是朝堂上的政事。大魏朝内的流民势力,曾经他这位君王扶持起来的。    当然,也是因为如此。    那大魏朝的部族军才会打了败仗后,干脆的往草原逃跑。为何不留下来,继续的跟东屠国继续作战?    很简单,大魏朝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很薄弱的。    那些流民势力其实更是已经燎原的大火。这等头疼的麻烦,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刘长石的头上。而事实就是刘长石并不打算了,给这些流民势力太多的仁政。    至少,对于流民势力的上层,刘长石并不打算给太多的恩惠。而那些卷入其中的底层呢?    刘长石同样的,没法子给了太多的恩惠。除非对方投降,否则的话,他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东屠国的利益上。    因为,这些见了血,已经锐变成了新军阀的流民势力,岂会认输了?    这些起来造反的家伙,那可是奔着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这了步的。至于那些没奔着大好前途的野望着的势力,早已经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动乱与撕杀中,尽数的淘汰掉了。    宣文十九年。    春。    刘长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劝进下,终于接受了群臣的贺表。    由钦天监算了吉日,刘长石这位君王亲自圈定了日子,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称帝。    瞧着似乎时间还要隔了一个夏季?    实则,朝中的重臣们都有默契。这是君王在给陆军的大佬们以压力。帝王要登基,何等的大事?    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。    陆军这等军国利器,岂能不拿了大捷,以为君王贺吗?    宣文十九年,秋。    一场大胜。    曾经的大魏朝疆域,东屠国已经占了三分之二。    剩下来的那些疆域,不过早晚,全是东屠国的囊中之物。    八月初八日。    这一天,刘长石登基称帝,改东屠国的国号为汉。年号依然是宣文。    其后。    宣文帝奉祖母刘王氏为太皇太后。    至于荣娘夫妻?    自然也是奉为太上皇、太上皇后。    至于曾经的付王后,更是被宣文追封为元后,付氏一族更是多有恩宠。至于三个弟弟,宣文帝也是多加恩宠,尽数的册封了郡王爵位。    王爵,非是皇室子弟不可得。    军功爵位,却是酬谢了那些在大汉朝的建立里,立下了功勋的有功之士。    宣文二十年,开春。    宣文帝颇是大喜,因为大魏朝治下的敌对势力,不是被打败了,就是沉服了。如此的大胜之下,岂能不乐哉?    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,宣文帝这帝王之位,自然是堂堂正正。    也是这个春,宣文帝知道了大晋朝的消息。大晋朝换了一位新天子。那一位太元帝司马元曜已经驾崩了。    大晋朝新的天子是太元帝唯一的子嗣,那位当这监国小太子的嫡皇子承位。    对此,宣文帝是看了秘奏之后,一翻大笑。    为何?    主弱臣强,非是好兆头。    敌势渐弱,于旭日东升一般的大汉朝而言,真是最美妙之事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后记:    《汉之世家.序》    数列代之帝王,贤者莫过于(汉.太.祖)宣文帝,三十载一统天下社稷。治九州,平西域,征草原,威四海八荒,开五百年汉世之太平。    一一数之,后世景仰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(全文完)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